WEFV2626EFCEYYYB15VEF |
內容簡介
《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是日本帝國主義擴張與殖民地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分析之經典名著。作者矢內原忠雄以實證的研究方法,剖析日本帝國主義擴張之根源與衍生的問題,同時也表達對殖民地被壓迫民眾的深切同情。其注重現地調查之研究方法,被認為是戰後日本區域研究的出發點;有關日本殖民統治的批判觀點,早已成為政治社會運動者的論據,同時也是戰後台灣史的一項基本論述。本書以譯寫的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全書內容與作者之人格風範,以及其成書後的評價和深遠的影響。藉由本書,將可以獲取理解日治時期台灣史一個全新的廣闊視野。
本書特色
以譯寫、解讀的方式,深入淺出地介紹矢內原忠雄經典著作《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及矢內原的人格風範,讓讀者從不同角度了解日治時期台灣史。
作者簡介
何義麟
1962年出生於花蓮,1984年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1999年東京大學總合文化研究科國際社會科學專攻學術博士,專攻台灣史、東亞國際關係史,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主要著作包括:《二二八事件──「台灣人」形成的□□□□□□□□□》(東京大學出版會,2003年);《跨越國境線──近代台灣去殖民化之歷程》(稻鄉出版社,2006年)等。
目錄
推薦序 李永熾
代序 探索環繞台灣研究學知之日台關係史 若林正丈
作者序
導言:一位典範人物的經典名著
第一章 作者生平與寫作過程
第一節 作者的學識與信仰
第二節 「殖民政策」之教學與研究
第二章 台灣的資本主義化
第一節 早熟的日本帝國主義
第二節 資本主義化的基礎事業
第三節 資本家企業的興起
第四節 資本主義化與財政獨立
第三章 日本帝國主義下台灣的地位
第一節 殖民地台灣的階級分化
第二節 資本、商品與人口的移動
第四章 殖民地台灣的諸問題
第一節 同化教育的問題
第二節 法制與政治的問題
第三節 民族運動的問題
第五章 台灣糖業帝國主義
第一節 台灣糖業之獎勵與補助
第二節 新式糖廠的利潤來源
第三節 台灣糖業之隱憂與前瞻
第六章 出版後的影響與評價
第一節 作者的困頓與榮耀
第二節 後續研究者的超越與肯定
結語:實現公義和平社會的願景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之台灣》相關年表
延伸閱讀書目
參考引用書目
圖片來源出處
序
推薦文
李永□
20世紀末葉,日本岩波書店曾出版一系列一般人必須精讀的著作,稱為某某書《精讀》,由精研該書作者的研究者撰寫詳細的解讀,例如班雅明的《歷史哲學綱要》名為《歷史哲學綱要精讀》,由著名的研究者今村仁司撰寫解說。在日本領域中,丸山真男的《日本的思想》稱為《日本思想精讀》,由宮村治雄撰寫詳細的解讀。而矢內原忠雄的《帝國主義下的台灣》,也被列為必須精讀的書籍之一,由日本台灣史研究者若林正丈教授選出該書上半部,施予詳細的注釋,而後進行精密的解讀,讓日本青年學子易讀易懂。可見《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已被列為日本青年必須精讀的著作之一。這些被列為必須精讀的著作大都是學術性或思想性而具突破性的傑作。
當初,國立編譯館策劃《青少年歷史讀本》時,也曾計劃選些台灣史上一些重要著作,委請專家學者進行改寫的工作,讓年輕人能輕易習得歷史的知識。當時就曾將矢內原忠雄的《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列為必須精讀的傑作,委請台灣史研究上學有所成的學者何義麟教授改寫為青年學子易讀易懂的漢文。這項工程是相當艱巨的,首先這是一部學術性著作,而且不容易解讀;第二,殖民地研究與帝國主義的思想相關性必須有所理解;第三,要將戰前的日文改寫為我們日常使用的漢語,委實有其困難。何教授卻把這些問題一一克服了。
不止如此,他還進一步展開矢內原忠雄人格與宗教的探討,進而理出他的人格與信仰對《帝國主義下之台灣》這本著作的影響。這些從他這本書中都可以看得出來。
正當何教授全力進行此一工作,行將完成之際,國立編譯館突然放棄《歷史讀本》的出版計劃。何教授仍然堅持下去,並利用赴日講學的機會,將此一改寫工作做得更為完整。因此,目前所完成的跟國立編譯館的初稿,已有極大的差異。
何教授這本書大略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矢內原忠雄的人格與信仰,而其人格又跟信仰有密切的關聯。他的基督教信仰屬於內村鑑三與新渡戶稻造的無教會主義系統。無教會派以無教堂,隨機聚會,解讀聖經為主旨,所以每個人都可以說是一座教堂,進行自我的聖經解讀,而後與人互動,形成有共同觀點的聚會共同體。這共同觀點,大致言之,就是內村鑑三日俄戰爭之後所堅持的和平主義;在殖民地政策方面,矢內原不是激進的列寧主義者,而是霍布遜式的殖民自治形態,更是新渡戶稻造自主自治的殖民意義。當然,這不是跟殖民帝國主義站在同一戰線,而是反獨占(壟斷)資本的殖民地人民的共生自治形態。他的這些觀點似已投影在他的著作中,也成為他反軍國主義與帝國主義的《國家理想》。
第二部分,是何教授改寫《帝國主義下之台灣》的主要部分。何教授在這部分充分掌握了矢內原的著作結構,並依其結構將若干章節結合為一章,改寫為可讀性的篇章。細讀後,不僅可以知道1929年之前的台灣政經結構,也可以了解日治政府與日本資本家的的結構圖像,更可以了解台灣的資本主義化是何種樣態。
第三部分,是相當有趣的篇章,它一方面呈現矢內原與台灣知識分子的關係,以表達矢內原對台灣的關心;另一方面則論述《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在學術上的繼受發展,這方面何教授有精彩的分析與陳述。
總之,這部書一方面呈現了傑作之所以為傑作的內在理路,一方面也彰顯了矢內原忠雄人與書的內在關聯;非常值得一讀,甚至細讀。
序言
矢內原忠雄的《帝國主義下之台灣》是研究殖民地台灣時必讀的重要學術論著。充分理解這本書的內容與出版後對各界的影響,並且進一步釐清作者和台灣知識分子的關係,對於了解近代台灣社會變遷與政治經濟問題等,有相當大的幫助。面對這樣的經典論著,我大膽地以原著改寫與考察分析的方式,解說本書之精髓以及介紹作者的人格風範。採取這樣的敘寫方式,目的是協助各界人士閱讀原典時可以掌握神髓。甚至,不閱讀原典也能對作者與全書內容有完整的了解。
這本書的誕生,首先必須感謝李永熾教授的卓見與鼓勵。早在學生時期我就已讀過矢內原的《帝國主義下之台灣》,但從未想到要以改寫原著的方式來解讀與介紹,若不是李教授的引導與督促,斷無勇氣與毅力投入這項工作。此撰稿計畫,原本納入在教育部委託國立編譯館編輯出版「青少年台灣文庫」之中,歷經綱要確定到提交初稿,甚至兩位學者審查都已通過,最後卻又因故未能順利出版。回顧整個撰稿到出版過程,從接下工作並於2006年間簽約至今,已經超過5年的時間。整個工作進度雖然緩慢,但是在蒐集與研讀資料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史料發現與新的想法產生,多次讓我興奮不已。這段期間在資料的搜尋上,受到多位師長與友人之協助,而課堂上用初稿當教材授課,不僅引發討論也獲得不少修正意見,在此表示由衷感謝。原定的出版計畫雖然受挫,但反而得到充裕的撰稿時間,本書才得以較讓人滿意的面貌呈現,這也是另外一種收穫吧!
決定解讀並改寫《帝國主義下之台灣》一書之後,即同時從兩方面著手進行資料蒐集與研讀的工作。首先是重新解讀原文與中譯本,其次是蒐集並研讀作者生平與評介原著的相關文獻。大致而言,解讀原著時三本中譯本譯文皆有其參考價值,但若無台灣史基本知識,或無法參考各類日文相關文獻,一般讀者可能很難充分理解原著內容。戰後日本學術界,已經有相當多的著作對原書提出深入的解讀與評論,最值得一提的是涂照彥著《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中的「序章」與隅谷三喜男在1988年岩波書店復刻本中的「解說」,當然還有最新也最詳實的是被納入岩波現代文庫的若林正丈著之「精讀本」。原著改寫的進行,主要就是研讀這些原著、譯本與日文解說專著。當然,台灣本地學者包括:林滿紅〈日據時代台灣經濟史研究之綜合評介〉、吳密察〈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的台灣》的一些檢討〉、黃紹恆〈張漢裕教授學術源流考〉等專文之提示,也相當具有參考價值。此外,涂照彥的專書已有中譯本,中研院柯志明教授也有最新的相關研究論著發表,中文參考資料並不缺乏。透過這些相關文獻,解讀工作才能完成,但若有未能充分理解或說明清楚之處,完全屬我個人的能力問題。
在撰稿過程中,我還發現許多台灣前輩曾對原著提出評論或感想,較具代表性的有:1929年原著出版時人在北京的宋斐如,戰後早期到東京大學求學的王育德、戴國煇等人,他們都給予原著極高的評價。其他還有許多受過日本教育的台灣人,在其回憶錄之類的文章中,大多會提到閱讀原著所受到的感動。可能是時間的落差,或是自己魯鈍,老實說我讀《帝國主義下之台灣》並沒有前人的深刻感動。不過,在研讀另一台灣經濟史經典名著劉進慶《戰後台灣經濟分析》時,我曾有類似的感動。
這兩本都是精準剖析台灣政治經濟結構,並且深刻關懷台灣底層農民境遇的巨著。《戰後台灣經濟分析》在戒嚴時期的台灣也是一本禁書,雖然在90年代初才有中譯本出現,但1970年代末期以後,台灣社會在對抗國民黨威權統治體制時,許多知識分子從劉進慶的著作中吸取學術養分,得以更強力地批判黨國資本主義的不公不義。因為知道這本禁書的存在,1990年我到東京大學留學時,首先便是啃讀這本日文原典,當時我欠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基本知識,讀解時吃足了苦頭。但是,當我讀到終章「官商資本主義之結構與運作」,特別是第三節「底層:零細農與低薪資勞動之結構」,突然有一種所謂醍醐灌頂的領悟。因為,其中分析破產農之景象,正是我生長的環境。那時底層貧困的農村社會,許多家庭必須犧牲女兒的教育機會,勉強供應兒子讀書,而我就是那種能繼續上學的幸運兒。這是許多同世代台灣人家庭的共同遭遇,但卻不知所以然地只能認命受苦。劉慶進的研究成果,就是清楚地說明這樣社會經濟結構如何產生。在異國從學術論著中領悟自己的來時路,突感一陣心酸,久久不能自已,那時的激動至今依然難忘。重讀該書,發現書上寫滿了自己的註記與心得,我想那時受到的感動,應該類似於閱讀《帝國主義下之台灣》的老前輩們吧!當然,早期台灣留日的知識菁英,大多屬地主資產階級家庭出身,但是殖民經濟下農村社會的問題,以及民族界線產生的差別待遇,都是顯而易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在閱讀《帝國主義下之台灣》時不會是毫無知覺,他們應該都受到一定的衝擊。
而後在我的留學生活中持續七、八年間,大約每兩個月就可以在「現代台灣研究會」的例會上,碰到劉進慶教授。他每次皆專注地聆聽發表,嚴肅地提出質問,私下則溫和親切地與大家寒暄,其為人處世的人格風範,讓人印象深刻。我可以強烈感受到,他書中前言所說;「將本書獻給還在遭受壓迫的台灣同胞」,正是其內心肺腑之言。以學術良知,直言批判壓榨民眾的資本主義體制,對社會底層弱者給予關懷協助,似乎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最正面的寫照。基於同樣的理念,矢內原忠雄才會在其殖民政策研究的專書中,重複地表示他希望:「被壓迫者獲得解放,沈淪者得以上升,進而以獨立自主者來和平結合。」這段話最足以說明矢內原對殖民地的關懷。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階級解放運動與民族自決風潮早已席捲各地,對殖民地激進青年而言,矢內原的殖民解放言論,顯得相當保守而落伍。但是,如果從基督教信徒的行止來看,在帝國主義擴張的年代,矢內原忠雄的學術堅持與人格風範則是超乎群倫。他不僅在言論上以基督徒的信念批判軍國主義,也實際對殖民地展開「異邦人傳道」的行動。矢內原到朝鮮半島的宣道活動之介紹在此割愛,僅就台灣而言,他因異邦人傳道之活動,確實與許多台灣知識分子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有關矢內原與台灣人信徒的情誼,感謝陳君愷兄的提示,讓我可以得知郭維租醫師的生平事蹟。閱讀曹永洋《都市叢林醫生:郭維租的生涯心路》之後,曾再次向作者請益,曹先生親切而詳細地解說郭醫師的近況,並代為聯繫郭醫師與前衛出版社提供圖片,在此謹表謝意。因為郭醫師的故事,讓我更了解矢內原的人格風範。而更讓我感動的是涂南山的故事,一個被囚於綠島的政治受難者,竟然能藉著矢內原的聖經解說著作度過最艱困的日子。我不知道有哪一位傳教士有這樣的力量,能安撫受到如此委屈的政治犯。更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只是間接透過陳茂源而取得的著作,竟然有此神力般的效果!這個感人的故事請參閱:胡慧玲、林世煜訪談紀錄〈煉獄與天堂:涂南山口述史〉,感謝游藝設計工程公司曹欽榮先生提供相關圖片,沒有許多前輩努力挖掘政治犯受難的事蹟,我們將永遠無法得知這麼感人的故事。除此之外,本書也盡量運用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等機構與友人協助,取得老舊圖片以充實版面,若有考訂不周或未顧及版權之處,尚請各界指正。
針對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之台灣》的解讀與改寫完成初稿之後,在2008年9月,我有機會到日本講學兩年。由於出版的延遲,讓我也有機會繼續地蒐集資料並修改初稿。在這期間讓我收穫最大的是,參加2009年3月28日到6月28日在駒場校區舉行的東京大學紀念教養學部創立60週年紀念活動。這次活動除了舉行特別展,展覽期間還召開三場學術研討會,探討矢內原與教養學部創立、殖民地研究、基督教信仰之關聯。第一場研討會的報告,讓人了解矢內原與戰後日本教育改革的密切關聯,東大教養學部創立就是其中的一環,而我何其有幸,竟然在這個頗具歷史意義的校區求學9年。這個校區的正門東側有一個矢內原門遺址碑與紀念公園(圖一),其命名的故事從略,只要從這些紀念活動與紀念設施,即可讓人感受到矢內原在學界的分量與地位。
前述這三場研討會場,原本是安排在收容兩百人左右的會場,但是第三場研討會為「矢內原忠雄與基督教」,因當天報名人數過於踴躍,只好臨時更改會場換到可容納四、五百人的場所。這樣的盛況超乎主辨單位的預想,由此可知矢內原在日本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更讓人興奮的是,透過此次研討會認識了陳茂棠先生。感謝張隆志兄在會場外提出的疑問:陳茂棠應該與陳茂源有親戚關係吧!經過詢問,果然正是陳茂源之弟。會後透過引介取得聯繫,不但獲得其自費出版的「精神病院傳道五十年」的日文紀念集(圖二),而且還獲得應允持續進行相關的訪談。從後續的訪談與相關資料發現,定居東京的陳茂棠先生,在信仰上與矢內原建立相當緊密的師徒關係。
陳茂棠先生,1920年出生於桃園大溪,十幾歲時感染肺結核三年,同住醫院的病患大多去世,自己竟然奇蹟似地存活下來。患病期間,在兄長陳茂源的引導下首次接觸到聖經,而後成為信徒。就讀東京齒科醫專後,1941年起開始參加矢內原忠雄主持的聚會。1944年9月成為齒科醫師,隔年申請編入慶應醫專,畢業後於1947年取得外科醫師之資格。習醫期間,他已開始在東京都立松澤病院服務,在偶然的機緣下,開始在這家精神病院向病患傳道並講解聖經。由於臨死的體驗,讓陳茂棠在習醫期間就下定決心,畢業之後要到中國大陸進行醫療傳道。然而,因中共建國後逐出所有傳教士,打壓基督教傳教活動,以致其理想終究無法實踐。精進不懈的陳醫師,1960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同時也成為開業醫師。但是,在精神病院的傳道的活動並未停止,每個星期日早上在家有一場聚會,下午則到松澤病院主持另一場聚會,這樣效法矢內原傳道精神的活動,持續超過了50年,其信仰與精神令人感佩。
認識陳茂棠後,重新閱讀《矢內原忠雄全集 第二十九卷》,發現有位台南的林添水(1907-1983)先生曾與矢內原通信紀錄。再從「賴永祥長老資料庫」得知,林添水是相當令人稱許的無教會主義信徒。但很遺憾的是,他與矢內原的長年交誼並未受到外界的注目,南原繁編《矢內原忠雄:信仰.學問.生涯》一書中,也沒有收錄其追悼文。此外,經由陳茂棠告知,傳道五十年紀念集中與其合照的友人劉瑞騰,是台灣知名的精神科醫師,也經常參與以其兄陳茂源教授所發起的無教會主義的聚會。來參加這項聚會的人士,包括台大經濟系教授張漢裕與郭維租醫師等,以及長老教會濟南教會的許鴻謨牧師等,他們的聯繫或凝聚的主要原因,與其說是無教會主義的理念,不如說是感佩於矢內原的人格風範與教義詮釋。矢內原與陳茂棠等台灣人通信或對話時,常提到「我們的國籍在天上」或「在天上擁有共同國籍的我們」,試圖以共通信仰來跨越與台灣人的國籍藩籬。對台灣的教徒而言,矢內原的理念也是「無國籍主義」。
劉瑞騰醫師曾撰文追悼謝緯牧師的醫療傳道精神。謝緯牧師也是留日的醫師,他是否曾受到矢內原忠雄的感召,我無法詳細查明,但醫療傳道的精神應該是與陳茂棠的信念相通。這群人的人際網絡線索,若能持續探究下去,應該可以讓矢內原的事蹟更清楚的浮現。例如,在「賴永祥長老資料庫」中,即可找到許多日本基督教會與台灣教會關係的資料,如何利用這些資料深化研究,應該是一項重要的課題。台灣神學院的教會史研究者陳志忠,曾經提到:日治時期日本基督教會對台灣基督教的影響是顯性的,而無教會主義在台灣是隱性的活動。大概是這個因素,矢內原與台灣人的交誼,變成像地下水脈一樣,必須深入挖掘才能得知。矢內原透過其著作與信仰與多位台灣人建立深厚的交誼,這個人際網絡並不限於大家所熟知的林獻堂、蔡培火、葉榮鐘,以及學生輩的陳茂源、張漢裕、郭維租等人而已。過去未曾被提及的陳茂棠、林添水等人也相當重要,其間接弟子涂南山也值得關注。不論是矢內原的人際往來,或無教會主義的思想傳布,都是值得持續探討的問題。但是,這樣探討信仰傳承的方向,已經與解讀《帝國主義下之台灣》主題越離越遠了,必須就此打住。
李嘉嵩著《100年來》一書中的第五章,曾表示他對矢內原的敬佩之意,在提及《帝國主義下之台灣》時,他留下證言說:「(該書為)台灣出身至日本求學的學生最感心儀嚮往,一睹為快的名著。可是如果有學生購閱這些書,萬一在假期或學成歸鄉的船上被警察發現,一定會遭到許多麻煩,甚至會被沒收的。」 由此可知,不少台灣青年學熱切地想要閱讀這本被禁止攜入台灣的專書。該書不僅受到台灣總督府的排斥,其翻譯本的輸入也受到干擾。1934年《帝國主義下之台灣》俄文版發行後,矢內原教授曾經試圖購入,沒想到竟然在橫濱的海關遭到沒收。查禁與統治理念不合的書籍,顯然是專制政府共通的手法。戰後1957年底,矢內原在東京大學總長退休前的訪美期間,才有機會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看到自己著作的俄文版。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梅森直之教授,目前正在哥倫比亞大學訪問研究,透過其努力終於取得該書的複印本,讓華文世界的讀者有幸窺見其書影。感謝早大梅森教授的複印協助與若林教授的歷史考究,才得以發掘這樣的值得銘記的故事,希望世上這類查禁學術著作的情況不再重演。
到2010年夏天為止,我奉派赴日負責外交部開設「台灣研究講座」之授課工作,同時也擔任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所客員研究員,早大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與授課機會,讓我得以增補本書內容,課堂上講授矢內原忠雄的思想與事蹟,獲得春山明哲教授與同學們諸多回饋。兩年間講學的體驗,也讓本書以更充實的面貌問世。在此期間,獲得日本多所大學師長好友等各界人士與駐外單位同仁的協助,謹此表達誠摯的謝意。這樣的學術交流活動,希望能長期持續下去。
2011年的年假期間,數次與陳茂棠先生聯繫,報告本書即將出版的消息,閒談中得知,他正以90高齡弟子的身分規劃矢內原忠雄昇天50周年的紀念演講會,預定今年復活節前一天的4月23日在東京目黑今井館舉行。這個活動不僅是紀念矢內原教授,也展現矢內原教授與台灣人弟子之情誼。回顧《帝國主義下之台灣》的出版過程,以及出版後至今的傳佈與影響,矢內原教授與許多台灣人之間的情誼可謂淵遠流長。這段情誼不僅建立在傳播「宗教福音」的層面,有關探究「學術真理」的傳承,也有明顯的脈絡可循。值此50周年紀念之際出版本書,實屬難得的機緣,謹此表達個人對矢內原教授的景仰,同時希望透過此書的歷史見證,讓這段台日間跨國情誼歷久彌新。
2011年2月15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31843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180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胃病是一種常用的慢性疾病,儘管說胃病不是什麼小毛病,不過它在治療上也是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因此亦有胃病「三分治七分養」的說法,對減輕胃痛,人們常常會使用西藥,不過對養胃,很多人越來越注重用中藥。中藥亦是一種藥,即使再次保守的中藥,假如不對癥,對於身體亦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 胃不好的時候,用這4種中藥來「養胃」,也許會得不償失! 1、大黃 大黃是中藥,經常遭中醫用作胃藥用,按照劑量食用,可以減輕胃脹,增進排泄,不過大黃性寒,假如服藥的時間相隔很短,會造成嘔吐、食欲不振等,尤其是一些擁有寒冷身體,胃冷的朋友,使用大黃胃可能會使身體降溫,對胃粘膜也會造成一些損傷。 2、芡實 芡實具有健脾養胃的作用,尤其是對於因為腸胃絕不適發生了拉肚子的情況,採取適量的芡實搗固,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效果。但這並不代表人人都可使用芡實來養胃,一些便秘、手心愛出汗的熱癥患者,用芡實養胃時,應注意劑量,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 3、蓮子 蓮子亦具備一定的健脾開胃的作用,不過蓮子性涼,服藥時需留意用量。過量食用蓮心的話也許會引發腹痛、拉肚子等,所以在食用蓮子時,別忘了移除蓮心,因為蓮心性質寒涼,所以使用蓮子胃,需要伴以性暖的食物。 4、黃精 黃精具有養胃護肺的效果,不過胃寒濕之人,最為就別用了,也許會加重體之內的濕寒之氣,使胃病更加嚴重。 ... 養胃最先要留意的是要生活習慣的培養,每頓飯絕不要吃得過飽,吃個6-8成飽即可。假如害怕餓的話,可以採取少吃多餐的方法。而日常養胃也有以下的方法: 1、對中午飯的話,不要吃太多,提議8成飽即可。而晚飯的話可以相應的吃少一些,以免過飽給腸胃造成多餘的負擔。 2、不吃過冷過熱的飯,此外,還建議多吃一些蔬菜、蘑菇、富含纖維素的綠色食品。 3、保持好心情。我們的心情也不容忽視。因為過分的情緒反應會對於胃腸造成負面的影響,讓胃腸的活力減少,影響消化和吸收食物。 長期胃不好可以用蒂柯舒益渭通舒茶進行養胃,養胃需平時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胃炎患者注意不要吃過飽、極渴喝水,晚飯要少,宜精指少吃粗糙和粗纖維多的食物。
WEFV2626EFCEYYYB15VEF |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4GxjDJ3.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503266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后里秋冬髮色怎麼選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龍井精油養護護髮學生染髮推薦髮廊新光三越附近頭髮燙捲和平韓式木馬燙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外埔短瀏海飛機頭 烏日好看不挑膚色 2020流行好整理卷髮台中燙髮推薦霧峰短龐克髮型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石岡LOB髮型修改推薦髮廊 韓式氣墊燙台中燙髮推薦后里短髮帶來的新鮮感推薦髮廊 潭子韓男造型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水波紋燙台中燙髮推薦台中西屯兩側漸層髮型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霧峰耳下三公分修剪推薦染髮店 台中剪髮燙髮推薦
留言列表